楹聯起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一千多年來,這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已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因此,有小鄒魯之稱的八婺大地上,散落著許許多多的楹聯珍珠。有的積滿了歲月的塵埃,有的散落在人們遺忘的角落里,有的已經破損……呂學姜等熱心于文化事業的志士,在紅塵滾滾的今天,能靜下心來編寫《婺州古今楹聯選》,就像把這些“珍珠”一顆顆找出來,再串在一起。這是件費時費力,但又是功德莫大的千秋之業!據了解,為了收集散落在民間的對聯,老呂在大家的支持下,一個村一個村地跑,一個鄉一個鄉地做工作。這種精神令人感動!要不是老呂他們的及時編選,在不久的將來,有些“珍珠”也許找不到了。那時,我們將悔之晚矣!
由于楹聯的亦莊亦諧,亦詩亦詞,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名勝古跡、樓臺亭閣、寺廟祠堂等公共場所都有它的蹤跡。不少楹聯的背后,還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因此這冊《婺州古今楹聯選》,不僅印證了金華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確是名副其實:而且是我們研究浙中歷史,研究八婺民俗的重要資料,更是當前發展旅游的文化資源。
又由于楹聯的特殊文化功能,在大力進行文化建設的同時,我們應該重視楹聯創作隊伍的培養,讓這支文脈傳下去。在今天的年輕一代中,已很少有人看得懂楹聯,當然更談不上喜愛和創作了。所以,如何培養楹聯創作隊伍,這是擺在我們,特別是市領導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
在此,再次感謝呂學姜等先生,能在工作之余,獨辟蹊徑,獨具慧眼,收集整理,編寫這本楹聯選,把這些“珍珠”串成項鏈,掛在母親——故鄉的胸前,將婺文化上承祖德,下傳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