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唱大戲 文化樂生活
4月3日,為弘揚婺劇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湯溪鎮黨委、政府在寺平村舉辦了首屆農民婺劇坐唱班比賽,這也是今年油菜花節寺平分會場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比賽共有12支農民代表隊參加,他們都是來自湯溪鎮的不同行政村。與以往的比賽不同,這次比賽的評委團也是由農民組成的。
來自上葉村的代表隊是第一個上臺表演的隊伍,他們共有5人,年紀最大的已經67歲了。說起平時的排練,代表隊的負責人戴育飛告訴記者,只要干完地里的農活,幾個兄弟便聚在一起彈唱。“現在年紀是大了,但唱完婺劇,整個人就有了精氣神!”說起唱婺劇的好處,戴育飛高興地回答道。
冬畈村代表隊則與上葉村有很大的不同:服裝統一、設備齊全。這支隊伍由10人組成,既有老前輩,也有年輕的后輩。介紹起自己隊伍中年齡的差距,負責人豐根生幽默地用“新陳代謝”四個字來形容。在這支隊伍中,記者看到了一個身影,他是拄著拐杖完成表演的。經詢問得知,他叫周國慶,出生就在10月1日。“我的左腿是在工作中意外摔斷的,再加上小時候的小兒麻痹癥,就這樣了。”說起自己為什么拄著拐杖,周國慶并沒有回避,而是笑著說,即使拿著拐杖,也沒有缺席過隊里的一次練習。
作為東道主的寺平村代表隊由5人組成,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60多歲。雖然都是業余的隊員,但這支隊伍卻經常受邀表演,并獲得了很多獎項。當問到自己的隊伍在平時有什么困難時,負責人戴文漢說道,婺劇要傳承下去就需要年輕一輩人參與進來,可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耐心學習婺劇了。“像我自己都花了3年的時間才學好,年輕人需要靜下心來學。”戴文漢希望本村的年輕人能支持婺劇的發展,積極參加到婺劇表演中來。
“我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資金的投入,扶持農村戲曲的發展。”比賽結束后,來自金華市文化館的林根豐就農村的婺劇發展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建議。作為今天的評委,林根豐認真看完了整場比賽,并作出了詳細點評。他表示,農村的婺劇表演和專業的表演是有差距的,但這個卻是農民重要的娛樂內容,婺劇是屬于農民的草根文化,必須一直傳承下去。
作為一個婺劇愛好者,戴光孫一大早就趕到了寺平村看表演。“我覺得比賽得獎不重要,重要的是愉悅心情。”看完表演后,戴光孫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次比賽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大家可以通過這樣的比賽取長補短。”
最終,經過一天的比拼,厚大村代表隊獲得了一等獎,寺平村和冬畈村獲得了二等獎,橫山頭、高畈和西章村獲得了三等獎,其余獲得了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