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礎設施 促進城鄉建設
———代表、委員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郎根明代表:長山是農業大鄉,有一個500畝的種糧基地,但是鄉鎮沒有工業的支撐,談發展是空談。尼奧普蘭500畝,2006年到現在都沒有產出,希望區政府重視。作為重點企業,希望建一條金華至長山的公路,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李光華委員:自2006年以來,康莊工程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已建公路的維護還沒跟上。建議加強康莊工程道路維護的投入,并進一步加強管理,完善指示牌設置。
應福良代表:長山鄉田園秀美,空氣清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鄉屬范圍內有多處歷史古跡,較著名的有北宋期間的玉蘭亭、東村橋、三十余口古井,以及兩處明清期間的牌坊,還有“朱大典讀書處”。建議充分挖掘長山鄉旅游資源的潛力,發展生態旅游,帶動農民創收,當然這需要政府資金上的大力支持。
姜建軍委員:要加強社會管理問題,嶺上鄉因九峰水庫移民后,存在部分村基層組織換屆延遲、區域管理等問題,建議及早能夠解決,移民區可以嘗試進行社區化管理。同時還要加強對移民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成綠化、亮化等工程和菜市場、道路、公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希望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加大投入,形成建設規劃。對九峰水庫作為金華的后備水源,要及早進行保護,納入生態功能區,防患于未然。
傅曙華代表:蘭溪街步行街現在已經建立起來,但是面臨管理難、衛生治安環境較差、商業氛圍不濃厚等多個問題。從開街到現在,步行街沿街店鋪的租金漲了50%到150%不等,但是商戶經營的特色不明顯,世貿中心未開業,步行街像處于半癱瘓狀態,沿街商戶生意做不起來。對此,建議采取措施拆掉堵住蘭溪街兩頭的欄桿,督促世貿中心盡早開業,并疏導商戶經營特色產品。同時,蘭溪街這么寬敞,可以利用起來做成馬路市場,固定攤位并進行有效管理,讓步行街真正活起來。
藍有林委員:加強對下山脫貧后村民致富的扶持力度,拓寬增收致富的渠道,比如培育農村的休閑旅游業,發揮生態優勢,并加強農家樂的培育,開發金華特色菜的品牌等。
范風有代表:要做大中心村建設,特別是經撤并后形成大村的中心村,人口增多,開支增大,建設政府加大對中心村的扶持力度,促進中心村的發展。
鄭象明委員:作為一名街道工作者,對報告中著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內容深有感觸。實際工作中發現,“城中村”環境衛生管理經常會變成“三不管”地帶,成為一大難題。對此進行分析發現,資金投入的缺乏是其中一大因素。“城中村”村集體經濟往往并不薄弱,但這些資金往往用于發放轄區居民福利,基本上不愿意投入環境治理和設施建設。此外,對“城中村”的管理要有實效,還需要進一步理清部門的職責范圍和管理權限,避免出現“誰都能管又誰都可以不管”的情況。對于目前正在開展的“三化”整治工作,希望能切實增加工作經費,使資金落到實處,確!叭闭卧诔菂^得以深入推進,取得更好效果。應該進一步加強樓盤建設的后期管理,即重視物管的到位。當前,老小區多的街道經常會遇到物管“跑路”、物管與業主委員會鬧矛盾的問題,這與物管資金沒有合理利用有很大關系。因此,以后的新樓盤建設中,應該吸取教訓,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詹如金代表:長山鄉沒有到市區的快捷公路,給長山鄉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長山5號公路從規劃到現在已經有七、八個年頭,但一直沒有動工,群眾的呼聲很高,希望能抓緊實施。長山鄉沒有工業支撐,財政非常困難,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吳國誠代表:馬宇溪的“錢塘江四級干渠加固”工程至今還未完工,現在留下個半拉子工程,去年洪災期間大水從部分缺口處涌入,淹沒了農田,農民苦不堪言。希望政府給予關注,民生工程需多用心。
胡根生委員:塔石鄉是九峰水庫最主要的水源涵養區。要規劃生態功能區,對生態公益林補助應提高標準。其次對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建議建造通山公路,同時在加強森林防火等方面應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出資建農村社區衛生室,但是建成后缺少醫務人員,后變成閑置場所,山區衛生院藥品短缺問題也不容忽視。
陳建軍委員:報告中提出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工程,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2萬畝。但據我了解,連片糧食功能區中往往穿插花卉苗木種植和養殖業,造成名不副實。建議區政府出臺意見,遏制苗木等爭地現象。報告中提出培養科技型農民,但現在農民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從事農業的寥寥無幾,應引起政府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