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的良心——中國足球打黑第一斗士》
出版座談會摘要

時間:2011年4月20日9:30
地點:北京華僑大廈
潘凱雄(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高官的良心》這部作品我個人以為從事件本身來說,它不是一個特別新鮮的事件,但是我是覺得我們今天來看這樣一個作品,來回顧十年前這個事件,實際上它背后隱藏了或者折射出來一些思考和主題是非常重大的。這樣一種思考,這也是我們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更看重的一點,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價值,至少我個人這么以為,這部作品的精神價值實際上是遠遠大于事件本身。因為紀實文學、報告文學經常靠題材來取勝,重大事件、重大題材,揭秘披露一些獨家事實,但恰恰在這些方面,《高官的良心》坦率說它不是最突出的,但是我個人以為它更突出的是在大家都已經基本上比較知道的,或者說沒有多少新鮮事的事件背后,對這個事件本身的思考,以及主人公陳培德同志內在的一種精神氣質。也就是這個書名上提到的良心、道德、自律、司法、監管等等,這些問題在這個作品里面都有它獨特的思考,而這樣一種思考對我們當下的社會是更有價值的。
陳一輝(浙江省文聯副主席、杭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曉軍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作者,他平時是理工大學的教授,他有很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但是他這幾年一直在非常認真的寫,我覺得他的身上非常富有社會責任心,有一個道德良心和赤子之心,這是他最感動我們的。平時他的生活很單純,也沒有什么炒作,他獲得的魯迅獎是當時浙江省第一個獎項,是破了記錄的。但是他的生活一直簡簡單單,沒有過多的炒作自己、宣傳自己,所以他這一點得到我們的敬重。他的《天使在作戰》,包括他得到新中國六十年報告文學優秀作者這樣一些成績,他也是我們作協的副主席,我們有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他也積極參與。最近他用很快的速度寫出這本《高官的良心》,我特別敬佩他,因為在他當時這樣一個位置,敢于向足球宣戰,向足球的黑幕宣戰,我知道這里面是要相當大的勇氣和膽識,正是這一點贏得了浙江省,包括我們全國很多人對他的敬重。
盧元鎮(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體育理論家):我覺得如果中國不能夠把說真話真正提倡起來,我們是要吃苦頭的,我們將來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這樣一個社會是難以建立起來的,我們中國的現代化可能是會失落的。由于大量假的東西的重生,它推動了中國的法制建設,最終我們一定會在一個高度民主和法制的社會里面來讓真話成為大家所共有的,而不是像陳培德先生一樣是一個另類的個別的現象而成為整個社會所公認的。一個上海文藝學的教授講了這樣一段話,他說“什么樣的民族語言是純潔的,這個民族總是說真話,這個民族甚至愿意說真話而付出代價,這個民族總是鼓勵人們自由地說真話,這個民族甚至愿意為此獻出生命,這個民族總是愿意傾聽那些個體的人處于弱勢的人說話,這個民族總是站在弱小的立場上說和聽的”。我覺得他把說真話的問題提高到民族品格和國家的前途來討論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
雷達(著名文學評論家):朱曉軍是近幾年來報告文學新崛起的很有實力的、很有活力的作家。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非常獨特,他寫這個打黑、反腐,恰恰是從一個玩兒的游戲里面進入,在這個領域里居然這么驚心動魄,它對全局,對整個社會的腐敗非常獨特,連這樣的領域都如此之黑,還有什么地方沒有腐敗呢?……我覺得現在報告文學還是要涉及到國計民生、民生疾苦,要敢于對社會腐敗現象、老百姓痛恨的東西,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東西敢于出來說話,只有這樣報告文學才能保持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力。
李炳銀(著名文學評論家):我覺得這本書所表達的在足球的平臺上,在足球的領域,寫出了一種人的精神,寫出了一種高貴,寫出了一種純潔,寫出了一種無畏。
白燁(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著名評論家):我覺得這本書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它是一個良心作家描寫良心官員的一部良心之作。
楊曉升(《北京文學》雜志主編):《高官的良心》這部作品視角獨特,獨辟蹊徑地抓住了陳培德局長的一個抓手來展開,陳局長應該是體育界的高官,按說用世俗的眼光來打量,他應該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他的原則跟別人不一樣,面對丑惡,面對體育界的腐敗現象,他嫉惡如仇站出來,他其實可以不說,也可以不管,作為體育局長出精彩出成績是你的主業,但是你作為一個高官打破了潛規則,自己也承受了很多的質疑和壓力,成為一個另類的高官。
梁鴻鷹(中宣部副局級調研員):朱曉軍的作品我們覺得他帶著問題去寫的,你不是那種寫的無關痛癢,人吃完飯以后隨便看一看的,他這個是帶著思索的。他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敢于堅持正義,為我們事業的發展,不顧自己榮譽、地位、進退,陳局長的形象始終是立得起來的。而對他形象的塑造是建立與朱曉軍對事實的掌握。
張健(中國體育報原文藝部主任):今天這本書的價值就在于回過頭來讓我們非常冷靜地對腐敗現象的警醒和反思。我很震驚這本書里披露陳局長寫的一封信,我覺得這封信的價值非常之大。我們現在面對著腐敗絕不僅僅是足球,足球變成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足球腐敗是我們民族腐敗的一個分支,不光是足球,整個中國體育界都造假。我非常希望這封信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通過這本書我相信會看到的,說明我們的目標對準的不僅僅是足球,足球出現的這些問題那是罪有應得。
姜勝群(球迷代表):我來自哈爾濱,跟曉軍是一個家鄉的。看了《高官的良心》感受兩個字——震撼。作品的意義在于它揭示的不僅僅是足球的黑暗,而是更深層次地揭示了足球界黑暗的社會原因。作為一個讀者,我看了這本書是落了淚的,我為龔建平落淚。
劉茵(報告文學評論家著名編輯):關于這部作品我簡單說三點:第一,一個反腐斗士的形象。第二,一個重大的主題。第三,一位有責任感的優秀作家。
陳培德(本書主人公):《高官的良心》這本書和其他已經問世的以足壇打假、掃黑、反貪為題材的書的不同地方,我認為在于除了龔建平之外,沒有具體地去披露另外哪一個裁判、哪一個足協的官員怎么涉黑,沒有涉及到這些細節。但是我認為它從另外一個側面,但卻是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披露了足壇、體壇反腐敗的阻力究竟來自何處。所以讀者看到這本書以后就會明了我們中國反腐敗的斗爭為什么會這樣艱難,這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對這本書的出版發行有一個期待,這本書能夠對我們正在進行的反腐敗斗爭有一點點推動。為此我有三點建議和希望:第一,要舉一反三。第二,應該由此及彼。第三,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喚醒更多現在在位在職的領導干部,一切有良知的、有責任感使命感敢擔當的共產黨員都應該拋棄個人的得失,為自己所負責的這個方面的職責保持純潔,保持干凈,清除腐敗,盡己所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朱曉軍(作者):我想談談寫《高官的良心》,在我寫《高官的良心》之前我寫過很多關于疫苗、食品安全方面的作品,很多人認為我是專門揭黑,是一個反腐敗的作家,其實我一直在思考,我不管寫疫苗也好,寫足球也好,在我作品中都有一個正面形象。我一直希望這個正面形象對大家有一個作用。溫家寶有一個講話很好,他說“我認為最大的危險在于腐敗,而消除腐敗的土壤在于改革制度和體制”,我覺得這句話很到位的。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說過,人本無所謂善惡,不良制度所決定的權利機構和社會情景才是真正的惡魔。其實從某種意義來說,無論是陸俊也好,龔建平也好,南勇也好,其實都不是壞人,但是中國足協的這種體制造成了他們這樣。溫家寶談到要改革這個體制是很重要的。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都需要有像陳培德這樣的人,他有良心,有堅守。
《高官的良心》座談會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