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司法所的幫助,我和丈夫的日子真不知道怎么過下去了,真得很感謝這里的工作人員。”1月10日下午,安徽省臨泉縣何樓村的馬玉蘭滿意地在調解承諾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馬玉蘭告訴記者,她丈夫在白龍橋三聯村泮家自然村一農戶家造房子時,不慎跌落,其頸椎癱瘓,脊柱斷裂。從去年9月27日至今都在金華市中醫總院醫治,已花醫療費近20萬元。根據丈夫傷病情況預計可以評傷殘一級,不過要訴諸法律途徑估計會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沒錢也沒更多的精力這么做,多虧了鎮司法所,才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就能拿到后續治療費、誤工費、營養費、子女撫養費、撫恤金、車旅費等費用共計40萬元。
其實,象馬玉蘭這樣找到白龍橋司法所進行矛盾糾紛調解,自身權益成功維護的例子不在少數。去年一年來,司法所每半個月就排查一次,排摸出各類矛盾糾紛108起,其中:婚姻家庭3起,鄰里關系12起,宅地基3起,債務3起,生產經營1起,賠償35起,土地及承包3起,村務管理3起,就業10起,輕傷5起,其他糾紛20起,調處率100%,調處成功率100%,均已形成卷宗,賠償經額達150萬元。基本實現了無民間糾紛激發引起的自殺、兇殺、群體性械斗的,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法制宣傳到位,讓老百姓知法、懂法,才能有效地促進社會和諧。一年來,司法所不斷拓展宣傳形式,開展了“送法下鄉”、“送法進校園”、“送法進社區”,“送法進機關”、“送法進企業”、“送法進單位”等法律“六進”活動,把法律送到田間地頭和鄉村農家,極大地擴展了鎮普法宣傳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全鎮還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會議、簡報、標語和開展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加大了對普法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推進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確保了白龍橋鎮經濟的平穩發展和治安穩定。去年年初,司法所對2010年度社區矯正對象刑釋解教人員情況進行了全面核對排查,通過建立花名冊、核查安置幫教情況、脫管漏管情況,建立完善了社區矯正對象、刑釋解教人員的檔案,全面掌握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現狀。同時,做好對社區矯正對象日常管理工作,通過各種形式的的公益勞動,在勞動過程中讓他們建立自信,凈化心靈,在生活上幫困、思想上幫教、工作上幫聯,有針對性進行法制教育,幫助其解除思想包袱,確保矯正對象不重新犯罪。
做好世博“護城河”安保工作,也是去年的一項重點工作。白龍橋鎮與53個行政村(社區)負責人簽訂《白龍橋鎮上海世博會社區矯正“護城河”工程責任書》,將安保責任層層落實到村、社區。又與55名矯正對象簽訂上海世博會社區矯正“護城河”保證書,加強監管力度,實施包干負責,成效明顯。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白龍橋司法所一流的工作,不僅在當地群眾心中樹立了良好形象,而且也贏得了上級司法行政部門的充分肯定。司法所獲得過“浙江省示范司法所”、“區級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區級司法行政工作先進集體”、“區級人民調解先進集體”、“區級司法行政工作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稱號。2010年,被省司法廳評為“規范化司法所”。
當然,成績的取得,所長何影功不可沒。何影從1988年3月從事綜治、司法行政兼人民調解工作,20多年來,他參與調處各種重大疑難矛盾糾紛256起,設計賠償金額425萬元,調解成功率達99.7%,沒有一起不滿意或訴至法院,圓滿實現了他給自己定下的“小糾紛不出村、大糾紛不出鎮、疑難矛盾不上交”的目標,為維護當地社會穩定,筑牢農村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個人也多次被評為市、區級綜治、司法工作先進個人。2009年榮立全國司法部個人三等功,2010年獲得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統“第二屆百名優秀人物”和優秀司法所長稱號。
對于新一年的司法工作,何影表示,將繼續緊緊圍繞白龍橋鎮的中心任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維護和保障社會穩定為重點,努力探索新時期司法所工作的特點、新方法、新措施,開創司法所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