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論壇
營造積極健康的黨內批評風氣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向全黨大聲疾呼“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這是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的。一個時期以來,黨內批評難、批評領導更難、批評“一把手”難上加難的狀況,已成為黨內生活及黨的建設上的一個頑癥,不僅導致黨內外積怨甚多、隱患重重,而且嚴重制約著黨內監督的水平及黨內生活的健康發展,加劇黨內生活庸俗化。導致這種狀況的一個基本原因,就是在黨內生活中存在著種種黨內批評的“禁區”,從而阻礙著黨內批評的正常開展。
直面現實,我們應當承認,黨內事實上存在著若干有形無形的批評“禁區”。例如,對本地本部門領導不能批評,對上級領導不能批評,對領導干部搞歌功頌德不能批評,對領導干部的特權問題不能批評,對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問題不能批評,對領導干部任人唯親、用人失誤不能批評,對領導者在利益問題上涉嫌暗箱操作不能批評,對領導機關領導干部在查處黨內案件上有悖于從嚴治黨要求的做法不能批評,對領導干部不能公開點名批評,等等。這些批評的“禁區”,雖然絕大多數都沒有具體的黨內文件規定,但在現實的黨內生活中卻早已形成一種習慣性的做法,仿佛約定俗成,大家心照不宣,不能去觸碰。誰要去觸碰這些“禁區”,那么一定是“領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禁區”多了之后,黨員開展黨內批評的空間相應就變窄了。
列寧在他的黨建名著《進一步,退兩步》中,講了一段與黨內批評息息相關的話:“一個政黨假如不敢照實說出自己的病,不敢進行嚴格的診斷和找出治病的辦法,那它就不配受人尊敬了。”這對于我們突破黨內批評的種種“禁區”,大興黨內批評之風,具有啟示的、振聾發聵的作用。這就不僅需要我們通過大力發展黨內民主、切實保障黨員權利、改善黨內生活環境、健全黨內制度法規等路徑去推進黨內批評的健康發展,更需要我們在立黨為公的旗幟下始終保持一種有自知之明、能自我更新的高尚情懷。
——資料來源:2010年6月21日《學習時報》
國際觀察
學一學南非式的“寒酸”
南非世界杯足球賽的開幕式在很多人看來是夠寒酸的,沒有復雜的道具和奢華的場面,舞臺卻怎么看都有些“草臺班子”演出的風范;氣魄挺大,喊出了“非洲歡迎你”、而不是“南非歡迎你”的口號,可表達出如此壯麗構想的,卻不過是幾十個人用布拼成的非洲地圖和一個用木塊之類匆匆拼接起來的木臺,而且連一次彩排都沒有;大型開幕式組字方陣規模小得可憐,更“寒酸”的是,這一切只用了半小時多一點就結束了。是南非人花不起那么多錢么?當然不是。為辦好這屆世界杯,南非聯邦和地方政府共計花費52億美元,其中僅場館投資就達18億。這么多錢都花了,這么多事都折騰了,難道他們會吝惜這辦開幕式的一點錢么?
南非人自有南非人的邏輯。國際足聯在不久前剛剛隨機抽訪了1000名南非人,受訪者中89%的人認為,不論賬面上是賠是賺,南非世界杯都是“大賺”,因為“付出是暫時的,收獲是永恒的”。正因如此,盡管世界杯場館和配套的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耗資巨大,南非人仍然覺得“值”。因為不論是體育場館還是基礎設施,都是發展中的南非所急需的,也是今后10年、20年、50年都能持續發揮作用的,多花一點錢也完全值當。可開幕式就不同了,再豪華的布景、道具,再壯麗的場面,最終也不過是幾小時的輝煌。從場內場外歡呼雀躍、載歌載舞的南非各階層民眾熱烈的態度可知,他們對這“寒酸”的世界杯見面禮十分認同,非常受用,不認為這就丟了南非這個曾經的“非洲唯一發達國家”的臉面。
如果說世界杯足球賽比賽本身好比珍珠,開幕式不過是裝珍珠的一個盒子,能裝就很好。其實大型文藝、體育活動的開幕式,不妨都學一學南非世界杯開幕式的“寒酸”:錢要花在刀刃上,花在能持續、重復發揮效能的環節。必須指出的是,和奧運相比,世界杯足球賽雖然掙得要多得多,但開幕式一直走的是儉樸、省時的路線。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并非一場單獨的表演秀,而是緊接著要打90分鐘的整場揭幕戰,如果“非足球”、“非比賽”的元素過多,怕是反倒要噓聲連連。倘是那樣,可真是買櫝還珠了。
本屆世界杯,是南非和非洲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得如此寶貴的媒介。向全世界推銷南非,推銷當代非洲,其意義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南非人敢于端出這道“寒酸”的頭盤,才更加值得人們學習借鑒。
——資料來源:2010年6月13日《環球時報》
學習論壇
從“學習悖論”談起
“學習悖論”是古希臘有名的悖論之一,其內容是:人們在學習時通常會面臨兩種情況,一是不知道要學習的內容,二是已經知道了要學習的內容。在這兩種情況下,學習都是無意義的,因為前者學習沒有目標,后者學習沒有必要。其實,破解這個悖論并不難,用我國古語中“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就能做到。不過,當前有的黨員、干部在學習中存在與這個悖論內容相似的兩種模糊認識和態度,即不知道該學什么,不明了重新學習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這倒是值得認真分析和破解的。
俗話說:學無止境。即使博學多才如孔子者,也承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強調“學如不及,尤恐失之”。在知識和信息爆炸式增長的當今時代,恐怕更沒有人能宣稱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已經登峰造極了。一些人之所以缺乏重新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主要是認為憑借自己目前的學識和能力,應付工作游刃有余,再“加碼”、“充電”,勞神費力,用處不大。特別是對于一些工作比較繁忙、業務比較具體的人來說,這種想法更有代表性。然而,如果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這種想法和認識的局限性就顯露出來。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工作標準逐步提高、業務范圍逐步拓展、職務職稱逐步上升,這是人們的一種普遍追求,也是干部成長的一個基本趨勢。標準高了、業務廣了、職位升了,對人們學識和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如果我們的學識和能力還在“原地踏步”、“吃老本”,勢必難以適應新的崗位和職責,陷入臨渴掘井、捉襟見肘的尷尬之中。只有樹立憂患意識、前瞻意識,不斷從更廣的視野看待自己的工作,不斷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加強學習、重新學習,才能掌握工作和生活的主動權,把握發展和進步的機遇。
有學習的想法和愿望,但理不出頭緒,不知道該學些什么、從哪里下手、用什么方式方法去學習,這也是黨員、干部學習中存在的一種有代表性的現象。誠然,在知識不斷更新、科技高度發達、分工日益精細、形勢復雜多變的今天,學習的內涵無疑大大豐富和拓展了,學習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知識恐慌”、“本領恐慌”甚至“望洋興嘆”,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正常的。但我們不能停留在這個認識階段,而應將這種“恐慌”和“興嘆”化為冷靜、積極的思考,以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和途徑。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學習的目的主要有三個,即提高政治素養、增強思維能力、提升業務水平。其中,政治素養管方向,思維能力管大局,業務水平管基本。圍繞這些目的,學習的主要內容就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黨的創新理論、黨的歷史,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社會和國際等各方面知識。不過,這些方面的學習內容同樣是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個人無法窮盡,也沒有必要窮盡。這就需要我們從自身工作實際和具體要求出發,按照“精當”、“管用”的原則,通過重點論著、重點篇目、重點章節的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做好本職工作需要的領導藝術、管理方法、工作技能。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和途徑,學習就有了方向、有了動力,學習的成效就會大大提高。
在現代社會,學習已不再僅僅是個人行為,同時還是社會行為、政黨行為、組織行為。因此,激發學習動力、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不僅需要黨員、干部自身發揮主觀能動性,也需要黨組織充分發揮引導、組織、管理、獎懲等功能,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只有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學習型黨員、學習型干部乃至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等建設才能取得實效。
——資料來源: 2010年6月21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