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今貫通 百姓笑開顏
———寫在婺城區虹戴公路全線通車之際




虹戴公路(賓虹路延伸線)是市、區交通規劃中的一條主干道,東起婺城新城區賓虹西路與330國道交接處,經白龍橋、蔣堂、羅埠三鎮,西接白湯下公路與46省道銜接。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路基寬30米,瀝青路面寬23.5米,為雙向4車道及5米寬中央分隔帶的路幅布置。
虹戴公路一期工程投資2.7億元,長17公里,工程于2007年12月12日開工建設,經過全體建設者7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虹戴公路如期完工,并被評為全省“三個千億”工程暨重點建設項目先進集體獎。2009年12月18日,虹戴公路全線通車。
虹戴公路建成通車后,大大改善了婺城區的交通條件,優化了婺城區的公路網絡,使國、省、縣、鄉道布局更趨合理,提升了交通運輸能力;促進了婺城區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將金華市區、婺城新城區、金西開發區連成一體,從市區到金西車程縮短了15分鐘;有效拓展了婺城區的發展空間,極大地提升了區位優勢,凸顯了沿線6萬多畝黃土丘陵開發的資源優勢,并促進了沿途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方便了沿線百姓的出行,被當地群眾稱為“黃金走廊”。目前,婺城區在這一帶已規劃完成了1.3平方公里的物流園區和11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的設計。


路是富裕文明的標志,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路通則經濟興,路順則事業成。
虹戴公路就是這樣一條令婺城百姓為之企盼的致富路。
從2007年12月12日開工,到2009年11月中旬全線竣工,負責虹戴公路的建設者們,經過7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向全區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攻堅破難繪藍圖】
“虹戴公路是全社會支持交通建設的典范工程。”昨天,婺城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婺城區虹戴公路建設指揮部總指揮范慶松告訴記者,虹戴公路不但提前一個月完成區委、區政府年底通車的目標,還被評為全省“三個千億”工程暨重點建設項目先進集體獎。
2007年,市委、市政府將虹戴公路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婺城區委、區政府也將該工程列為當年十項重點工程之首,成立了虹戴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并將其列入了婺城區“十一五”規劃和《交通“十一五”建設發展規劃》,立足高起點、高標準,科學謀劃,合理安排。按規劃,虹戴公路成為婺城區“一帶兩域三區”中的重要“一帶”、婺城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軸線,也成為市、區交通規劃中的一條主干線,直接連通了婺城新城區、金東新區和金西經濟開發區。同時,虹戴公路銜接了省級黃土丘陵綜合開發工程,成為了沿線6萬畝省級黃土丘陵綜合開發試點的重要基礎設施工程。
2007年12月12日,全長17公里、總投資約2.5億元的虹戴公路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從省重點立項到政策處理、土地報批、工程設計審核招投標及資金籌措等,歷時10個月,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審批、當年開工”的工作目標。
為了虹戴公路的立項和土地指標等問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領市、區發改、國土、交通等有關部門三上北京和杭州,贏得了有關部門的支持;婺城區委、區政府將虹戴公路列為一號工程;工行金華分行和中行金華分行分別為工程啟動貸款3000萬元,其他建設資金都由國家開發銀行給予解決;沿線三個鄉鎮、林場、農場和7000多戶農戶,都給予了無私的支持。沿線各有關鄉鎮都專門確定一名鎮領導分管虹戴公路的政策處理,由于提前做好動員,工程在該鎮區域的進展順利。蔣堂鎮澤口村的線桿和水系變更政策處理過程中,該村都堅持先使用再補償的原則,為工程的順利推進鋪平了道路。
【萬眾一心筑富路】
自開工以來,虹戴公路建設捷報頻傳:長約17公里、路基寬30米的虹戴公路一期工程,僅用11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路基工程進度的90%。“虹戴公路的建設速度是驚人的。”范慶松說,“能創造這樣的建設速度,不僅得益于市、區黨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更離不開工程建設指揮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指揮部多次召開了座談會、協調會、現場辦公會等多次會議,研究有關政策處理意見,進行廣泛宣傳發動,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民心所向,干群形成合力,使虹戴公路做到了無障礙施工。指揮部向沿線村、戶印發了6000多份《虹戴公路建設響應書》,形成“要致富先修路”和“早開工、早得益”的共識;還在沿途做了四五十塊大型宣傳標語牌,將工程的工期、質量要求、財務的監督制度等張榜公布,接受全社會的監督。鄉鎮村則利用各種會議和宣傳載體,宣傳虹戴公路建設的好處,從而出現了“工程線路樁打到哪里、農民就讓到哪里”的喜人局面,沒有出現一例阻工現象。據婺城區交通局局長方永富介紹,金華監獄的田塊都已租給農民種植,為了公路建設,他們與農民解約后,將補償解約農民后剩下的108萬元資金全部捐給了虹戴公路。
為推動虹戴公路加快建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施工現場進行調研,積極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區長辦公會等進行研究部署,明確各鄉鎮負責本鄉鎮虹戴公路紅線范圍內的土地征遷工作,確保虹戴公路無障礙施工;工程指揮部還明確每月19日為“督查日”,對工程各標段施工進展情況進行督查,與各單位、部門共同研究分析解決遇到的政策處理、工程技術等問題,為加快虹戴公路建設進度奠定了基礎。
白龍橋鎮臨江管理處的董村是虹戴公路征地面積最大的村,涉及到200多戶村民的征遷工作。據村干部介紹,村民周某曾經對虹戴公路建設項目不理解,鎮里和管理處的干部多次上門解釋政策后,他不僅轉變了觀念,還帶頭支持公路建設。這不,公路沿線有2根電線桿的搬遷需要占用到周某家的田地,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以前從我們村去金華城里,要通過金華監獄繞上一大圈,很不方便,坐車要1個多小時,可虹戴公路一旦通車,只須20多分鐘就可以到金華市區了,這可是我們的致富路啊。”現在,看到寬敞的高速公路通到了家門口,周某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把好質量創精品】
修橋鋪路,質量為重。
為確保虹戴公路順利實施,將虹戴公路建設成一項“民心工程”、“滿意工程”,工程建設指揮部積極響應市交通質監站提出的“抓典型、樹樣板、創精品”的號召,帶領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以實際行動為虹戴公路爭先創優而努力奮斗,切實做到了“三無”、“一快”、“一優”,即無障礙施工、無安全事故、無上訪事件,工程進度快,工程質量優。
指揮部的建設者們千方百計嚴格管理抓進度、抓質量:指揮部每月中旬召開一次現場督辦會,在檢查上月工程進度和質量的同時,對現場檢查存在的問題進行督辦,對下階段的工作提出要求,并對工程進度和質量進行細化;項目部則根據指揮部的督辦要求,每月召開一次項目例會,對工程進度、質量進行點評和獎懲,激勵各施工段抓進度和抓質量齊頭并進;鎮(鄉)、村根據虹戴公路的建設進度,提前做好村、戶的協調工作,將有可能影響施工的有關問題都解決在萌芽狀態,確保了全線的無障礙施工。
設計部門在選址設計時考慮沿線黃土丘陵開發利用,盡量結合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做到線路順直、走向合理、距離短、工程量小、造價低、效益好,并利于施工和管理。市交通質監站監督人員對公路工程建設法規、質量保證體系、標化工地建設、工程安全管理、監理工作、試驗檢測、造價和合同管理等八個方面做了圖文并茂的監督交底。
在工程建設上,三個標段施工單位將公路質量作為工程成敗的關鍵來抓,針對虹戴公路建設特點,對公路建設從設計、招標、施工、竣工驗收等各環節按建設程序辦理。在項目實施中,嚴格合同管理,從人員到位、現場管理、內業資料、試驗檢測等方面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監督管理。
在監管工程質量上,工程人員時刻不放松思想,三標段負責人崔慶豐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三標段的項目經理,他堅持常駐工地,嚴格遵守工作紀律,每天早早起床趕在工人們施工前就來到工地,對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進行嚴格的監管,三標段主線已完成路基工程的95%。此外,除在施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工程完工后,監理辦試驗室還對當天施工路段進行預驗收,對不合格的路段必須整改合格后方可通過。駐地監理工程師陶有為說:“抓好工程質量,是我們監理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從各方面杜絕可能出現的任何工程質量問題。”
為確保虹戴公路如期通車,婺城區交通部門提前介入,投資447.6萬多元,提前做好指路系統、安保設施工程施工設計方案;婺城區路政大隊對虹戴公路指路系統、安保工程等公路附屬設施提前進行縝密規劃、設計,確定路側護欄采用鋼質波形護欄、交通標志采用高級反光膜、交通標線采用反光性與耐磨性較強的新型材料。其中,共設置路側護欄9348米、交通標志87處、交通標線17094平方米、輪廓標2011個、里程碑17處、百米樁146處、公路界碑165處、道口標柱108處,使虹戴公路成為真正成為百姓的安全致富路。
“過去我們從金華到羅埠需要花上一個小時,公路一通,20多分鐘就可以到了,上街進城也方便了。”羅埠鎮村民滿心喜悅地說。隨著虹戴公路的建設,周邊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老百姓盛贊:“這簡直就是我們家門口的高速公路,這樣高等級的公路,真是修到咱們老百姓的心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