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座金華城,城邊有座白龍橋,橋下外婆在講著那故事,我在橋上看到,星星掉進了那條小河……”陳越的這首《江南有座金華城》不僅唱出了在外游子對故鄉的感情,更向人們描繪了一座充滿故事的白龍橋。
相傳古時,白龍橋是一座豪華的古廊橋,只是如今已十分破舊,橋上木制的廊坊早已被歲月腐蝕,但橋上依然人來人往,延續著這座古橋深厚的文明。橋的西邊就是白龍橋村。
白龍橋村子不大,全村總耕地面積272畝,山林面積18余畝,總人口658人,總戶數258戶。村子雖然緊鄰繁榮富裕的葉店,但卻保持了與葉店的熱烈、緊張截然不同的恬靜、古樸的風格。夏天,每次走在這座橋上,看著那清澈的白沙溪水順流而下,那幽幽水草隨著水流搖曳著身姿,那著裝質樸的婦女在溪邊浣洗,那活潑的孩子在溪里嬉戲追逐,還有沿街的木牌門面的酥餅店、燒酒店、書畫店,都讓人不禁想起沈從文筆下自然、清新、雋永的湘西。而關于“白龍橋”一名的由來,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聽的傳說。
相傳古時,這里窮山惡水,十年九旱,人口稀少,是個無名的山村。天上的三條小龍——白龍、青龍和黃龍決心為民造福,偷偷離開天堂,來到這里為民造福。三條小龍來到人間,飛到了樹木蔥郁、山清水秀的北山。青龍和黃龍貪戀北山的美景,盤踞在了一個山洞里(即金華市的著名景點雙龍洞),而白龍不改初衷,堅決為民造福。它來到白龍橋村,翻云覆雨,耕田犁地,使這里的糧食連年豐收,人口也越來越稠密。老百姓為了紀念這條白龍,在白沙溪上建起一座白龍橋,將橋旁的村莊起名為白龍橋村。
為更好地保持白龍橋村古樸的風格,也為了更好地體現該村悠久的歷史文明,今年的區兩會上,村主任俞建新提出了重修白龍古廊橋的建議。俞建新說,重修古廊橋不僅能豐富白龍橋內涵,更有助于提升白龍橋鎮的文化底蘊。政府還可以依托其歷史背景將其發展成旅游景點,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
如今,古廊橋的重建方案已得到政府部門的審批,規劃方案已正式形成,相信用不了多久,古廊橋就能動工興建。“我們要帶領村民建設一個古色古香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白龍橋村村主任俞建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