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農力度加大 糧食價格穩定 少些自然災害
春節一過,春耕季節跟著臨近。記者來到我市糧食主產區婺城區蔣堂、湯溪等地,聽聽種糧大戶們在新的一年里有什么打算。
昨天,我們來到蔣堂鎮全國種糧大戶陳建軍安扎在田間的臨時住房。陳建軍告訴記者,去年種糧有這樣好的經濟效益,是他在年初所想不到的。去年,政府對他的各種支農補貼加起來有10多萬元,再加上糧食豐收,全年毛收入有35萬元左右。今年,陳建軍糧食復種面積擴大到1800多畝。他說:“早稻種子年前就準備好了,正月初六就下田機耕,只要有規模,種糧一樣能賺錢。”據邊上的蔣堂鎮干部介紹,去年是蔣堂鎮歷年來種糧最多的一年,僅2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就有150多戶,這些種糧大戶基本達到了增產增效的目的。
離開蔣堂,我們來到了湯溪鎮種糧大戶豐群飛家。豐群飛是金華市群飛糧油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經過幾年發展,現合作社已初具規模,有會員107人,其中核心社員7名,普通社員100名,服務農戶1290戶,服務面積4300畝。去年,群飛糧油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的糧食規模經營服務模式被評為浙江農業科學發展創業創新“糧食生產十佳典范”。
豐群飛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稻米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合作社長久發展,必須走科技致富之路。去年,合作社積極引進新品種,開展新品種、新農藥、新肥料的試驗,建立豐產畈。通過比較考察,篩選出岳優9113、嘉育99、協優7954、兩優培九等品種作為早、晚稻主栽品種。通過工廠化育秧方式,實行品種的統一。2008年,該社在黃堂畈建立的早稻豐產畈平均產量達到468.7公斤,攻關田產量達520公斤,提高了種糧效益。
問起他的新年打算時,豐群飛說,由于南方天氣潮濕且多雨,他飽嘗了稻谷因曬不干而腐爛的痛苦,今年合作社打算購買稻谷烘干機,這對減少損失是很有幫助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農民種糧收入有所增加,但生產成本也在上升,抵消了一部分利潤。對此,陳建軍深有同感。他說:“糧價上漲后,農藥化肥也跟著漲,如治蟲農藥銳勁特,每瓶原價是14.20元,現在要15.50元了。還有,請人插秧的工錢也由每畝50元漲到80元。”最讓種糧大戶們深惡痛絕的是假劣種子、化肥、農藥。陳建軍說,對糧農而言,種子是最關鍵的一環,用了不好的種子,一年的收成就泡湯了,所以盼望政府能加強對農資質量的監管。另外就是用工問題,承包的糧田多了,人手卻不夠了,這是種糧大戶遇到的普遍難題。陳建軍說,去年他承包了1200畝糧田,灑農藥時忙都忙不過來,想雇請村民幫忙,工錢出到100元一天都沒人愿意干,看看政府部門能不能在這方面出出主意。
今年,又一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更增強了種糧大戶們的信心。問起在新的一年里有什么愿望時,他們都有相似的想法:一盼政府繼續加大扶農力度,為糧農撐好“保護傘”;二盼糧價穩定,農資少漲,杜絕假冒偽劣農資;三盼老天幫忙,少些自然災害,讓農民能有個好收成。(來源:金華日報 記者 陸旭升 通訊員 賈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