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18個一級衛生服務站中 兩個在建 兩個購置 14個已投入使用
“室內貼上地磚,外面種上花木。從外觀上看是一幢漂亮的小別墅。為了徹底改變農村的就醫環境,我們整個投入540萬元,新建或改建衛生服務站面積4000多平方米。全區18個一級社區衛生服務站,兩個在建,兩個購置,14個投入使用。”一提起從去年就開始的村級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工程,區衛生局局長方玉強就抑制不住高興。
6月19日上午,記者前往湯溪鎮厚大社區衛生服務站采訪。85歲的老人范修賢正在量血壓。事后他大聲地對記者說:“這里漂亮多了,很舒服。”醫生徐曼華是湯溪第二醫院退休的老醫生,在當地的知名度很高。她在厚大衛生室上班屬于頂班性質,用她自己的話說:“有人休息了,我來頂一下班。”她回憶說:“原來的衛生室很破舊,只有一層,屬于五六十年代造的房子,陰暗潮濕。居民的就醫環境與醫生的工作環境都不好。現在好了,環境變了,醫生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樣。”
據了解,厚大社區衛生服務站于去年10月份開始修造,在投入20萬元,歷時半年左右的時間,終于于今年5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按照20分鐘路程可以到達的要求,厚大社區衛生服務站要負責周邊村莊共計一萬多人的公共衛生,日常就診。”區衛生局副局長蔡祖華如是說。
新亮相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如何拉近與村民的距離,年輕護士陳瑩一語道破:“只要電腦裝上能聯網,到我們這兒看病就可以適時報銷。而到其他地方看,是不可能報銷的。”據了解,區衛生局已著手這項工作。
而湯溪中戴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負責人邵小來為此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中戴衛生服務站目前有5位醫務工作者,他說:“在農村基層工作,就要適應基層的生活,要做到隨到隨診,很多時候可能還要24小時上班。在鄉下做醫生這么多年,我沒有休息的概念,所以現在我也要求服務站里的其他醫務工作者,少休息盡量不休息,要強化為民服務的意識。”
在別墅模樣的服務站里,記者看到這里的環境非常溫馨。墻上張貼著許多關于健康方面的格言,其中一條是這樣寫的:健康的性格、健康的人格就會帶來健康的人生、健康的未來。衛生服務站分為中醫診室、藥房、全科診室、觀察室、治療室等科室,二樓則是醫務人員的休息室。站在衛生服務站大門前,邵小來躊躇滿志。他說:“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基層公共衛生,作為基層醫務工作者,我感到非常高興。我覺得要加強醫務方面人才的培養,要讓他們喜歡農村并且愿意扎根于農村,環境的改變是第一步的。接下來能否考慮提高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待遇呢?”但無論如何,環境的改變已經增強基層醫務者的信心。
相關鏈接:按照市政府要求,村級衛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分三個級別。其中各鄉鎮至少要有一個一級社區衛生服務站,面積要求達到150平方米;在人口多的村莊建造二級社區衛生服務站,面積達到80平米以上。人口較少的村莊一般都是三級社區衛生服務站。